玉环市司法局“对症下药”提升重点人员矫正实效 | |||||||||
| |||||||||
今年以来,该局充分吸收“循证矫正”科学理念成果,以获取的社区服刑人员可以矫正的证据为基础,结合可能实施的方法和社区服刑人员可能改变的情形实施科学精准矫正,切实推进了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实效最大化。 一、深度排摸,找准矫正症结点。一是为每个矫正小组配备一名专业社工。从今年3月起,该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楚门天宜社工签订合作协议,为每个矫正小组配备了一名具有社会工作或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专职社会工作者,协助开展走访谈话、心理评估、社区公益服务策划等非执法类工作,增加矫正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表现及异常情况的了解。二是对新入矫人员开展两次定向走访。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后,由执法中队、社工组织分别对其进行1次家庭走访、1次社区摸排,观察、评估其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生存能力、就业意向等社会适应状况,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基本信息。今年,该局共组织开展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定向走访366人次。三是每季度通过三种方式开展“风险”评估。围绕社区服刑人员家庭与婚姻关系、就学和工作状况、休闲娱乐状况等八大类风险点防控,由社区矫正执法中队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危险性评估,由天宜社工开展社区服刑人员个人性格行为分析评估,由“互联网+”社区矫正APP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智能评估。此后,矫正小组再通过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等多种心理测评方式,掌握其心理缺陷、心理需求及矫正风险。今年以来,该局已制作心理量表684份,新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档案183册。 二、精度研判,抓好矫正关键点。一是每月开展一次矫正形势分析。由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执法中队、天宜社工召开矫正形势分析会,根据当月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表现得出评估结论,确定重点人员。再由矫正小组对这些重点人员进行重点关注、重点分析、重点跟踪,让有限的社区矫正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截至7月底,该局累计确定重点社区服刑人员159人。二是每半年开展一次矫正理论交流。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该局分别与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浙江警官学院合作建立了科研合作机制,学习、吸纳最新社区矫正理论研究成果,把高校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的社区服刑人员犯罪心理研究、个案管理工具、方法应用于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三是每个重要节点修订一次矫正方案。建立矫正方案动态修订机制,对处于矫正初期、即将解矫、受到警告及以上处罚,以及发生家庭重大变故、工作重大变动、发生重大疾病等阶段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其最新心理需求、矫正表现,及时调整修改矫正方案。今年以来,共修订矫正方案529份。 三、循证矫治,根除矫正风险点。一是三渠道无缝监管。结合手机GPS定位、电子腕带定位、“互联网+”定位等三大定位手段,对重点人员运动轨迹实现全天候监控分析;通过与公安网络平台信息对接,对社区服刑人员住宿出行、涉嫌违法犯罪等信息进行全方位了解;通过基层网格员走访了解、志愿者配合跟进,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会化监管,确保重点人员随时可管可控。二是三方位教育矫正。通过“黄丝带”讲堂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法治讲座,提升社区服刑人员法制认知,强化其遵纪守法意识;通过楚门天宜社工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点对点”式的心理疏导,围绕重点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社会环境能力采取恢复性干预措施,今年共开展个案矫正159人次;通过“互联网+”社区矫正APP等技术手段开展智能化在线分类教育,督促社区服刑人员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矫正。截至目前,该市社区服刑人员“互联网+”APP使用人数310人,达到在册社区服刑人员总数的80%。三是三周期观察调整。将重点人员的矫正工作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矫正周期。前期着重加强个案心理辅导、家庭关系缓和、社区服务等方式改善重点人员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逐步化解其违法犯罪的心理根源和环境根源;中期通过对前期教育矫治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探讨制定改进方案,进一步根除其致“犯”因素;后期围绕再犯风险这一核心指标对重点人员进行定期复查,评估调整其“警报级别”,如表现有明显改善,则将其列入次重点名单。 | |||||||||
关闭窗口 | |||||||||